近期,公司哲学系王宝峰讲师发表的论文《重思中国哲学之“法”——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为中心》,胡军良教授发表的论文《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哲学重构》相继被《新华文摘》2018年第8期和2018年第14期论点摘编。
《重思中国哲学之“法”——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为中心》原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全文约2.7万字。该文指出,德里达、郑家栋对中国哲学之“法”(“学理”)的颠覆性挑战,为彻底反思中国哲学学科本质、创新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挑战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哲学通史非“信史”,而是基于后设“哲学”观念之“追述”;作为现代学科,中国哲学及其历史仅仅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阶段;中国哲学学科宗旨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创造性诠释”是中国哲学学理基础及方法论本质。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合法性”危机,主要是由于“选出而叙述之”范式,致使中国哲学研究同时缺失了“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实质不过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已不能适应当下时代要求。中国哲学创新之道,在于以回应时代问题为动机,一方面,以“还原性诠释法”“经学路径”归根复命,确立中国哲学“中国效度”;另一方面,立足于经学文献主体,借鉴西方哲学方法,以比较、对话视域“以中化西”,“修复”经典历久弥新之价值,保证中国哲学之“哲学效度”。该论文历时十数年而成,厘清并解决了“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为重新认识中国哲学学理基础,创新学理“合法”的中国哲学开辟了新路。
《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哲学重构》原载《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全文约1.4万字。文章指出,“生活世界”概念具有不言而喻的家族相似性,胡塞尔、许茨、哈贝马斯等都对生活世界的理论探究着意甚多、倾力无数。从西方哲学的演进脉络看,生活世界概念的出场,显明了哲学范式转换的根本性意义。基于凸显交往行为在经验场域中究竟如何促成社会演化或理性化等基本旨趣,哈贝马斯对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生活世界”话语进行了哲学重构,将其视为一个有意义、自主以及道德选择的世界。较之于胡塞尔,哈贝马斯彰显了生活世界的语用学与主体间性维度,且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先在性、非课题性特质改置为交往行为的运行视域。较之于许茨,哈贝马斯更为注重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联,拓展了生活世界理论所端赖的社会语境。在生活世界的结构问题上,哈贝马斯对之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基于文化、社会、个性互涉的意义语境,将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相关涉,进而使之成为兼具描述功能与批判意义的哲学概念。面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症候,哈贝马斯重塑以理解为取向的语言交往机制,旨在抗撷非语言的控制媒介,重建合理化的生活世界。
《新华文摘》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是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该刊广涉千家报刊,精取天下文章,编选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荟萃人文学术精华、凝聚中国经验的优秀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和文艺佳作。两篇学术论文相继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反映了公司教师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前瞻性和学术显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