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三点,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做客公司“纪念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建校116周年人文社科高端讲座暨名家讲坛”,并于1103教室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论文本诠释的有效性”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公司副经理胡军良教授主持。
在讲座的开始,傅永军教授首先对于文本及诠释的有效性做出了概念上的界定。他认为,文本不仅仅指任何由文本所固定的话语,亦可以指事件、行为、信仰及各类社会性的存在。同时文本诠释的有效性致力完成在理性认证基础上的可公度性的诠释。解决的不是“理解得以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共识性理解”何以可能的问题。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傅永军教授提出了两个角度,即明确文本诠释的有效性判断,以及有效的文本诠释实现条件或路径。教授对于文本诠释有效性的传统与现代判断做出比较,并深入地探讨了关于传统与现代理解的具体内容。对于文本诠释的传统判断,傅永军教授认为,真实性与合理性是传统判断的两点具体要求,即“具有相对确定的意义内涵”与“为理解共同体认可和接受”。但在传统视域下,合理性可以得到满足,而真实性却难以得到满足。传统判断面临着失效的危险。在研究中,教授以罗尔斯有关公共理性有效使用的“相互性判断”为蓝本,确立了文本诠释有效性的新的标准,并进一步阐释出这种新标准的多重优势。
之后,傅永军教授对于文本诠释的目标展开了讨论。他认为,这个目标是在诠释共同体中通过理性论辩造成相互理解,使得对文本意义的诠释表现出合理的可接受性。傅永军教授将其分为了三个向度,即文本诠释的可公度性、反思性及建构性。“诠释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智慧,更是一种实践智慧。”这是教授对于本次讲座主题的总结。
在本场讲座的末尾,傅永军教授同公司同学展开了互动问答。在面对员工关于理解前见的提问时,傅教授就前见的权威与传统等问题展开了阐释。之后他又分别对于员工所提出的“关于想象力在诠释学中的作用”等理解性问题做出了回应。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场讲座也走到了尾声。
副经理胡军良教授对本场讲座做以总结。他说,傅永军教授纵横中西,学贯古今,在哲学视野与哲学建构上有着全新的理解。对于诠释学的有效性问题,傅教授聚焦了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视域转换,阐述了从因果关系到辨证关系的逻辑嬗变,敞开了意义的空间,对于公司师生关于诠释学的认识方面具有很大帮助。
傅永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人、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诠释学》主编等学术职务,同时在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兼职(客座)教授。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诠释学与比较哲学、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康德哲学、西方宗教哲学。曾出版有《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从伦理神学到道德宗教》等学术著作10余部、《犹太教的本质》等译著多部,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