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浙江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玮做客“西北哲学讲坛”第48讲,在长安区西学楼301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会议室作了题为“陈述之为陈述:塞拉斯与维特根斯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马芳芳老师主持,邵世恒副教授与谈,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师生30余人参加。
首先,王玮老师指出塞拉斯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受到启发,围绕谓词的身份问题引入主题。弗雷格强调谓词扮演一种独特的角色,身份在于“概念”(concept)。新弗雷格主义把这一点作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梳理,认为如果重视谓词的独特角色,那么会直接导致承诺谓述实体的存在,即由谓词指称的非对象(non-object),这种非对象区别于名词指称的对象(object)。塞拉斯赞同谓词扮演的角色是独特的,但主张身份不在于“概念”,更不存在非对象。塞拉斯的观点直接来源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他从中找到一条线索并加以概括:基础陈述(elementary statements)是名称的配置(configurations of names),这些名称的配置描画(picture)对象的配置。在使用名称指称一个或多个对象、使用谓词刻画它们的陈述中,非名称(即谓词)在扮演截然不同的一个角色,如果我们用各种相应的配置来书写名称的话,那么谓词可以完全被摒弃。
塞拉斯发明了两种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第一种叫混沌语(Jumblese),第二种叫PM语(PMese)。王玮老师指出,混沌语只有名称没有谓词,是清晰语言;而PM语是含糊语言,含有和英语一样齐备的名称和谓词。就aRb这个事实而言,这两种语言都可以用来构造出一个陈述来表示该事实。由此,“ab”和“aRb”都表达同一个事实,谓词表达式是辅助表达式,就指称表达式不可或缺而言,谓词表达式可有可无。而且,谓词不仅可有可无,它发挥的功能也可有可无。谓词“R”在“aRb”中发挥的功能并非a放在b的上方,和a放在b的上方相等的是R放在a和b之间,因此,在混沌语当中没有什么谓词发挥“R”在“aRb”中发挥的功能。
紧接着王玮老师详细讲解了《逻辑哲学论》中是否承诺了一元原子事实和二元原子事实的存在,指出否定一元原子事实的存在将走向贝格曼的逻辑原子主义,它认为世界中的对象有殊相也有共相。王玮老师指出,为了避免陷入与布拉德雷相同的无限向上分析,贝格曼提出了另加一个语词“exemplify”来将殊相和共相联合起来,它不是意指经验关系,而是意指一个纽带,所谓的陈述即是把共相的名称和适当数量殊相的名称放在一个约定的关系里表达出来。
最后,王玮老师通过对贝格曼论点的分析,引出塞拉斯对贝格曼的反驳。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哲学家们在聚焦颜色来展开论证的时候,往往被带入逻辑理论中的错误,其中的危险在于,例如“red”这样一个词语实际上是三个词语融为一体,一个形容词、一个普通名词、一个专名。塞拉斯还有进一步的反思:如果一位哲学家既认为不存在只牵涉一个殊相的原子事实,也认为所有对象都是殊相,那么就可以说他承诺一个裸殊相的学说。因为尽管对象可以处于经验关系,但它们不会有性质。在塞拉斯看来,一个陈述和相关对象之间的关系涉及两个维度:第一、每个名称都是一个对象的语言对应,可以说它指称那个对象;第二、名称因具有某一种特征而形成陈述,它们刻画被指称的对象。最后,在真理和世界在什么意义上对应的问题,塞拉斯指出了自然次序和逻辑次序。正是在这两个次序上的符合,我们的经验真理才和世界达成了对应的关系。
王玮老师的精彩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马芳芳老师梳理了本次讲座的内容,从谓词身份问题引出是否有一元原子陈述的问题,沿着贝格曼对该问题的阐述讨论了塞拉斯混沌语和PM语的对比,并进一步展开分析了塞拉斯对贝格曼逻辑错误的反驳和洞见。接着,邵世恒副教授分享了他对本次讲座的理解和反思,并在“殊相”概念的具体内涵、专名和摹状词之间的转化、一些形而上学属性的身份等方面对塞拉斯的观点展开了追问,得到了王玮老师的细致回应。同学们提出了谓词是否可以理解成象形文字、谓词如何表达它自身、塞拉斯如何在混沌语中体验时间等问题,同样得到了王玮老师的细致解答。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论证严谨,为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师生带来了思维的拓展和心灵的启迪。最后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师生向王玮老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王玮,男,一九八四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现任浙江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英美哲学研究,特别是实用主义和塞拉斯哲学研究,即将出版专著《塞拉斯哲学综观》,已出版译著《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自然主义与存在论》、《纯粹过程形而上学奠基》。
撰稿|张 琪
摄影|王炳艳
审核|马芳芳
责编|房 晓